一、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寿光市人民医院
组织机构代码:49393558-3
法定代表人;马家义
生产地址;寿光市健康街1233号
联系方式;0536-5221652
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产品及规模:
寿光市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设临床、医技科室52个,其中骨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为潍坊市临床重点专科。编制床位1600张,开放床位1869张,年门诊量80万人次,住院病人7.2万人次,住院手术1.8万例。
二、排污信息
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主要名称:
1、污水:COD、氨氮、悬浮物、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
排放方式:连续排放
排放数量和分布情况: 1个,设于污水处理站处
排放浓度和总量:COD浓度<120mg/L,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大肠杆菌群<500个/L,氨氮<25mg/L,
超标情况:未超标
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山东省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DB37/596-2020
核定的排放总量:
2、废气:氨气、硫化氢、臭气浓度、氯气
排放方式:无组织
排放口数量和分布情况:1个,设于污水处理站
排放浓度和总量:氨气<0.2mg/m3,硫化氢<0.02mg/m3,臭气浓度<10,氯气<0.1mg/m3
超标情况:未超标
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山东省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DB37/596-2020
3、医疗废物:医疗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
处理方式:运送人员按规定时间和路线将废物运送至我院医疗废物暂存处,医疗废物暂存处全部使用专用垃圾箱,场地定时消毒,并且有明显的医疗废物标识。对各类医疗废物使用带有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桶和包装袋进行分类,每天进行专门清运和集中处置,确保暂存时间不超过48小时,并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我院工作人员每天与符合主管部门要求的潍坊优艺环保有限公司交接后,由潍坊优艺环保有限公司外运,进行专业处理
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
排放总量:
三、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情况
1、污水处理站2010年投入使用,现运行情况良好
2016年4月污水处理站扩建了污水应急池
2017年1月增设了废气处理装置
2019年1月增加了氨氮、ph计等自动监控设施
2019年8月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和日常运营外包管理
2、我院投资8万元建设了专业医疗废物暂存处,配有专人管理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
1、我院门诊综合楼项目获得潍坊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寿光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2、我院高压氧治疗中心项目获得寿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高压氧治疗中心项目生活污水排入中冶华天寿光水务有限公司申请的批复》
3、我院1#病房楼、传染楼等项目获得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寿光分局《关于寿光市人
民医院1#病房楼、传染楼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4、我院于2020年8月完成了排污许可证的办理
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危险源情况
详细说明危险源类型、数量、分布及其对环境的风险。
2、应急计划区
生产区、污水处理设施区、仓储区、临近地区。
3、应急组织
医院:成立了医院应急指挥小组,由医院最高领导层担任小组长,负责现场全面指挥,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和善后处理。
临近地区:地区指挥部负责医院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管制和疏散。
4、应急状态分类应急响应程序
规定环境风险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状态分类,以此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5、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
生产装置所在车间: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消防服等;防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扩散;中毒人员急救所用的一些药品、器材;化工生产原料贮场应设置事故应急池,以防液体化工原料的进一步扩散;配备必要的防毒面具。
临界地区;烧伤、中毒人员急救所用的一些药品、器材。
6、应急通讯通告与交通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通告方式和交通保障、管理等事项。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如手机、固定电话、广播、电视等。
7、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价
由专业人员对环境分析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对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均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后果进行评估,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事故,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8、应急防护措施消除泄露措施及需使用器材
事故现场;控制事故发展,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清楚现场泄泥物,降低危害;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
临近地区: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措施及相应的设备配备。
9、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保护公众健康
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制定毒物的应急剂量、现场及临近装置人员的撤离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
临近地区:制定受事故影响的临近地区内人员对毒物的应急剂量、公众的疏散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
10、应急状态中恢复措施
事故现场: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秩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生产措施;
临近地区:解除事故警戒公众返回和善后恢复措施。
11、人员培训与演练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事故出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演习;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卫生教育。
12、公众教育信息发布
对医院临近地区公众开展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教育、应急知识培训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
13、记录和报告
设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
14、附件
准备并形成环境风险事故有关的附件材料。